找到相关内容144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妄念所迷而不能自悟,因此一旦只要识心见性,即可成佛。那么这种成佛是需要长年累月修行积累所致,即所谓“渐修”而得呢?还是可以不必经过渐修而可“顿悟’’得到呢?禅宗的北宗(以神秀为代表)是主张渐修的,正如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论 “谈禅说佛”

    来说,你更加不懂。故只好很勉强地套;上语言文字来表达接引非利根之众生。  又有一些读书不求甚解的人,读了一些佛书,以为禅就是空;以为人心染污用空来去掉虚妄便是禅。好像坛经中的神秀一样存在于“身似菩提树,...

    唐大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265731.html
  • 唐代文学与佛教、道教

    著名大德如佛教的玄奘、道宣、法藏、神秀、神会、不空等人,道教的王远知、潘师正、叶法善、司马承祯、李含光等人,作为一代宗师,都出入宫廷,结交权要,膺受朝命,甚至受命为官,成为朝廷的臣仆。当然,唐代佛、道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565924.html
  • 唐五代禅宗与弥勒信仰——以马祖一系为考察中心

    的傅大士。傅氏自称乃“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”,属于化现于世间的弥勒。‘而禅宗早于神秀之时,即吸取了傅大土的思想观念。当然,无相之燎指是否受傅翕影响,并无明证,但这至少与傅大士的行为是相通的吧。  ...佛释迦、未来佛弥勒这三世佛。 “三世如来同个眼”,即“万法一如”之意也。①亦即道信所言,“如是人一行三昧者,尽知恒沙诸佛法界,无差别相。”  (二)百丈怀海的弥勒信仰  神秀  又云: “身灭影...

    张 勇(张子开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4565935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2)

    五》。  宁可生生世世受到沉沦之苦;不向诸圣求取解脱之道。  “解脱”,的梵文是Moksa,指众生摆脱了烦恼、贪欲、业障等的束缚,不为尘世所累的一种精神自由的宗教境界。  从弘忍、神秀以来,都认为佛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265971.html
  • 论惠能门下的禅法特色

    旁正之争便主要在南能北秀这两系之间进行,并发展到两系门下“相见如仇雠”的地步。以神秀为代表的“北宗”与以惠能为代表的“南宗”虽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566087.html
  • 浅析中国佛教的传播方式与特点

    相与念佛盈道路焉”。应该说,这些信众出身贫寒,文化水平不高,以身作则的人际传播是最好的方法。  禅宗在创立之初以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”相许。达摩面壁九年,不翻一经。五祖弘忍门下的“教授师”神秀反败于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2766140.html
  • 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——兼论真禅法师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

    佛教要能真正得到阐扬,关键仍在于禅宗的复兴。   真禅法师对禅宗的传统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,他还专门撰有研究达摩、慧能、神秀、百丈怀海等人的论文,因为他们都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。真禅认为,禅宗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366222.html
  • 论三阶教与禅宗在思想上的接近

    正智。  这样,可知“自心”是相对于“妄心”的、作为“不分别”的东西被把握的。并且“识自心”被视为“正智”。  另外,在被视为北宗文献之一、由神秀门下写作的纲要书《观心论》中,卷头便提出“唯观心一法,...

    西本照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166320.html
  • 论诗禅交涉--以唐诗为考察重心

    早期佛经翻译的偈诗是一种面貌,至东晋僧人能诗,以诗道,又是一种面貌,演变至唐,诗僧辈出,禅宗兴盛,以诗说禅示法或做象譬、暗示的禅诗偈颂更形多元面貌。例如《坛经》中神秀与慧能的示法偈是纯粹的哲理诗,(注...

    萧丽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266321.html